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一

“年二十八,打糍粑。”在四川的家乡,流传着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每当腊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打糍粑,那是一派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过年,亲眼目睹了打糍粑的全过程。

说起打糍粑呀,它的制作工序相当的繁琐。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蒸锅里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爸爸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就这样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看着爸爸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痒痒了,于是我跟爸爸说:“让我来试一试,行吗?”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行吗?”“爸爸,别小瞧人,你就让我试一试吧。”爸爸把木棍递给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动,怎么办呀?刚刚在爸爸面前夸下海口,不能临阵脱逃吧。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勉强地打了一下,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我、爸爸、大伯、爷爷,表姐,姑父,一个一个轮着干,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大家虽然累,却很开心。好不容易干完了,我们都已精疲力尽,汗流浃背,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接着,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红糖熬成的汁水里,简直是人间极品。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糍粑,妈妈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糍粑吗?”

我摇了摇头。

“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打糍粑,吃糍粑即喻示家家团圆、吉祥如意。”妈妈一边吃,一边笑着说。

“年二十八,打糍粑“。吃着美味的糍粑,听着孩童的笑声,感受着节日的气氛,思考着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它传承下去。家乡的习俗,真好!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二

四川的春节

作者:江飞燕

在四川的习俗里,每逢春节必干的事,就是守岁与吃团圆饭,这是民俗。

"叮、叮、叮、……"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抢红包节目,只要一有动静,我的眼睛就如昆虫般长了许多复眼似的灵敏,我的手如闪电般的快,能够在发出红包的瞬间抢到红包,速度无人能及。正当我暗自得意时,却突然发现我抢的100元红包到头来却只有1。2元,什么?我的嘴巴惊讶得张成了"O"字形,大得可以塞入一头大象,抢完整场红包雨,也只抢了40多元,我带着一幅哭丧着的脸走了出去,妈妈向我走来,那拖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像是在嘲笑我的运气差,"你怎么了?"妈妈关切地问道,"没啥,对了,妈妈,你看看我变成了黑人沒有?""没有啊!你到底怎么了?"妈妈看着我问道,"妈,这次的微信红包全是100元,我却只抢到了40多元,这么少,还正常吗?我去睡觉冷静了。"

"叮当"门铃响了,我拉开门,就看见了远道而来的亲人们,都来拜年,我与妈妈在厨房忙着,而爸爸则和亲人们去吃瓜子,摆龙门阵了。"嚓嚓"整齐的切菜声,让我觉得妈妈是出来体验生活的武林高手,接着妈妈不知从哪儿拿出一条鱼,清洗、刮鱼片,切肚子,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后将鱼放入提前调好的料中,让它入味,后放入锅内蒸,吃魚喻意年年有余!此时我拿着一个洋葱站在原地,不知怎么办才好,"还傻站着干嘛?切了啊!"一句话扰乱了我现在的思路,"哦,好"切着,切着,不知为何眼里就流出了眼泪,我去请教妈妈:"妈妈,为什么切洋葱会流泪呀?""这是洋葱的一种汁水,到了你的眼里,就会刺激到眼球而流出眼泪。""原来如此",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我们边听别人讲话,边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实在是高兴到了极点!

守岁是为了不让"岁"在晚上来取命,所以通常要到十二点过后才能睡觉,压岁钱的来源也是"岁","岁"怕红,所以红包是红色的,所以我们应该谢谢"岁",是它带给了我们压岁呀!

四川的春节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三

在我五岁时,随妈妈从重庆来到爸爸的家乡——四川广汉过春节,我听父亲说那里有个著名的节日叫做保保节,每年正月十六。

后来才知道广汉宝宝节是由民间传统“游百病”和“拉保保”的习俗演变而成的。历经300载,至今犹盛,用拉保保这种方式来祈求小孩能平安成长,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民间习俗保保节的意义。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拉干爹干妈。

终于等到正月16,我们一家人起的很早,匆匆吃了早饭,爸爸开着车从小汉准备去广汉,去房湖公园看保保节,上车前爸爸特意给我带了一顶红色的帽子,非常漂亮。说什么这样既便是走丢了也不怕,也更好看!

刚进城就听到父亲说来这么早,怎么街上还是这么多人和车看来不好停车,大概转了四十分钟终于找到位置停好车,爸爸抱着我,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家人一起来到房湖公园,一进去,就看到人山人海,各种小吃的吆喝声,这种热闹非凡的景象一下把我吓哭了。父亲安慰着我,这才平下了心……

公园里人实在太多,几乎人贴人,密不透风,很多像我们这么小的孩子都由自己的父母抱着,而每个小孩头上几乎都带着与我一样的红色的各种帽子,非常耀眼。我们慢慢的像蜗牛顺着人发走着,忽然我头顶一阵凉,原来我的小红帽被一个穿黑色皮衣的叔叔取下来戴在他的头上,妈妈与爸爸马上哈哈大笑,让我叫戴我帽子的叔叔叫干爸,我小嘴一撇:“干爸!”那叔叔挺高兴,答应时便从口袋里给我一个红包。:“成了。”我听穿黑皮的叔叔一声大叫。然后拉着我们三个人去公园一张桌子,几个阿姨那里登记我们姓名,地址,爸爸也给穿皮衣一个人登记完。我的干爸,马上抱着我走出房湖公园儿一起找了个火锅店吃饭,边吃边聊,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能感受到是一种非常欢乐的气氛。

与我干爸分开时,大人们却互相留下了联系电话,这就是我五岁的广汉保保节亲身经历,直到现在每年春节父母会带着我去干爸那里拜年,随着年龄的变化,红包一次比一次大,我特别高兴!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四

四川的春节

作者:张浩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吃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之满街走。

但我们四川的春节也是不容小觑!在四川,我听到一个又老又神奇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凶狠无比,无恶不做,专门在春节的时候出来行凶作恶,它会把人们畜养的牛马吃掉,还会把人和小孩吃掉,人们十分惧怕这个怪兽。最后,一位老者发现了“年"的弱点,怕红、怕火、怕响。所以到了现在就演变成了贴春联,挂灯笔,放鞭炮,放烟花等习俗。

除夕来了。四川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人呢?都去哪了?原来他们都躲在家里面看联欢晚会,联欢晚会可精彩了,爷爷看得入了神,眼睛都看直了,耳朵好像开了静音模式,谁的给也不听,精彩时,爷爷连忙拍手称赞,开心地像一个八岁小孩。而我们呢?都忙着抢红包呢,只见爸爸的手一个劲地点红包,点到手都抽筋了,终究还是抵不住红包的诱惑,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而妈妈和奶奶也开心的抢着红包,而我的运气爆棚,每次抢红包都是手气最佳,但是我们抢红包的游戏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手气最佳的要发红包,所以手气反被手气误,害得我的“小金库”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等到23:59时,春节联欢晚会最精彩的部分到了,随着主持人十利倒计时,全国人民内心非常激动,“过年了""咻——咻——”,四面八方的烟花一飞冲天,“轰”炫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出璀璨的亮光。

初一,街道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景象,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有卖年货的,有卖春联的,还有卖好吃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街道上满是烟花燃放过的残渣,有许多小孩子们的手里都提着一根根五教六色的烟花爆竹和五彩缤纷的灯笼,看的让人目不暇接。

初二,大家都走亲访友,家里都做着美味的饭菜;有清蒸榜蟹、蒜菜粉虾、土豆烧排骨、萝卜炖羊排和京酱肉丝等等,简直是美味佳肴。家人们就在这香气扑鼻的美食和欢声笑语中,乐此不彼,毫不爽快。

初三,大家就都去长辈家里拜年。拜年过后,我们小孩子都会收到大人们送的红包,而大人们恰恰相反,只能发红包,无可奈何地看着鼓鼓的钱包变成了皱皱的钱包,但是大家都在这相互祝福的话语中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春节真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每逢春节,就是人们最开心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记忆深刻的节日!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每一种不同的风俗宛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地区游子的心,在我美丽的家乡——四川,有着几种充满特色的风俗,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走人户

俗话说得好:亲戚在走动,生命在运动。在四川各地,有着一种体现团结的风俗,那就是“走人户”。每逢过年过节、婚嫁搬家等好事发生,我们都会到亲戚家拜访祝福,并带上猪蹄、好酒、水果、红包等,以表达自己的衷心祝福。一般这时,主人家也会提前准备回礼,割肉买酒,热情款待来客。这是多么健康的一种风俗呀,既能使人们团结一心,又能促进人际交往,真是好事成双呀!

拜把子

大家都听过“桃园三结义”吧?相传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在桃园结拜为三兄弟,你知道吗?这也是四川的一种特殊风俗,民间称“拜把子”。这是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磕头拜帖、同饮血酒以及对天盟誓,从而结为兄弟。但现在人们结拜兄弟都免去了这些较为传统的方式,以一种轻松、随和的方式代替,而且现代人常常用“兄弟”相称朋友,“拜把子”也成了友谊的象征,不再只基于利益。

过年吃黄粑

不少地区过年都要吃饺子、汤圆,可是在四川,我们不仅要吃汤圆还要吃一种由特殊食材制成的小吃——黄粑。这种小吃是用糯米和黄糖搅拌均匀,再用专门的叶子包裹蒸熟而成。味道清新柔软,色泽晶莹剔透,回口香甜无比,还带有一丝植物的清香。黄粑不仅是一种特色小吃,它还是四川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热爱生活、乐于生活的象征。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中国这个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风俗,我们四川资阳也有许多的传统风俗。

在中秋节这天,四川的风俗就是打粑、吃麻饼、蜜饼、放孔明灯、放河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只有着放孔明灯、放河灯这几个风俗得以流行。

中秋节到了,家家屋里都存着几箱月饼,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问着妈妈问题,“妈妈,中秋节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谁的啊?端牛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那中秋节呢?”我疑惑的说着。妈妈笑了笑,说道:“你听过嫦娥奔月吗?”我点了点头,“那嫦娥是吃了一颗仙丹才奔上了月,所以在中秋节这天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嫦娥的。”“哦一一,原来是这样的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里最圆的圆月,但只赏月,这不太孤独了吗?其实,中秋书晚上是会放河灯与孔明灯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天边,月光洒在了人们身上,可沱江河并不是安静的。泡江河人山人海,一群人围着河岸边放河灯、孔明灯。

所说的河灯就是像一个盘子的荷叶上托着粉红色的荷花,荷花中央有着一块小蜡烛。我拿着打火机点燃了中间的蜡烛,把河灯放进了河里,沱江河面上全是河灯十分壮观,而这些河灯也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在河中荡漾。

孔明灯是红色的大纸用几根木棍支撑在一起,下面托着一块白色蜡烛。这孔明灯就是来纪念孔明先生的。也象征着祝福,纪念。我拿着笔在孔明灯上写下了我的祝福与心愿,让孔明灯带着我的祝福与心愿飘向天边。我把蜡烛点燃了,双手托着孔明灯下的木棍,将孔明灯往上抛了一下,孔明灯也歪歪斜斜飘了上去。孔明灯飘在了高空中,黑色的夜空中,一盏盏孔明灯像萤火虫一般,我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孔明灯。孔明灯飘得越来越高,就像一颗星星在天边。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虽然不能在这一天和亲人相见,但孔明灯,河灯已经替我们送到了祝福。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七

四川,它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美丽省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瑰宝。四川有山有水有盆地,还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不管是什么,都是那么闻名遐迩,深受人们喜爱。

说道四川,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美食了,一应俱全:酸辣粉、火锅、担担面……不过,最有名的还是要属米粉了!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可以独自上学的大孩子,还是年过花甲的老孩子,提到它,谁的唇齿之间没有徘徊着一股香到极致的感觉呢?把粉丝、黄豆、香菜、葱花、肉什么的放在锅里随随便便煮上十分钟,光闻闻那种香味儿,听听那种声音,唾沫都快咽不够了!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上桌,看看那宛若工艺品的“大杂烩”,口水都已流下了三千尺了!色泽剔透,口感筋道,回味无穷!不论是清汤还是红汤都是那么鲜美,唇齿留香。那一碗下去,心中的烦恼似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碗!香辣的四川米粉,正是四川人民性格泼辣,为人直爽的体现。

这里的艺术文化也十分受人民的青睐,它的典型代表——川剧,可谓是家喻户晓、驰名中外,令人百看不厌。年轻人越看越喜爱,还直呼再来一场!不管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人们都愿意前往剧场一览它的魅力。简约大方、周围摆着小盆栽的平台便是一个超赞的舞台。演员们的扮相也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色代表英勇正义、黄色表示勇猛残暴、白色代表奸诈多谋、黑色代表刚直果断……伴随着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音乐,浓妆艳抹的演员迈着碎步登上了舞台。瞧!他们在台上不停地做出夸张的动作,不止的小碎步犹如雨点般欢快地拍打在地面,身体随之舞动,转眼间又优美柔和,柔情似水,似乎如嫦娥般贤惠。忽然,画风一转,几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出现在眼前,吹胡子瞪眼,仿佛眼珠子都要似惊涛拍岸那样飞到观众身上。又不知什么时候,一阵美妙动人的唱腔响起,大家都陶醉其中。那声音时而雄浑激昂,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音韵铿锵……几个看戏的老头儿笑呵呵的捋着胡须,嘴里不停的喊着:“好!好!”“妙极了!”就连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呢!要想问川剧为什么那么有名,那正是四川人民的热情,也是他们智慧的最好象征。

说道四川,风景名胜怎能少的了?话说四川,那景点可谓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啊!让人应接不暇。游宽窄巷子,那是“古朴神韵生活闲”的无忧清闲;游太白故居,那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如画风景;游峨眉山,那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伟壮观……

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处处充满了历史气息。好山好水好盆地,真是令人念念不忘……

四川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八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姑娘。

请火姑娘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姑娘的。

请火姑娘的第一步,制作火姑娘。

首先,得先准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最重要的一步——为火姑娘画上一个漂亮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准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降临,大家在院子里围着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姑娘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外婆便熟练地喃喃自语四川话: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姑娘,火姑娘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绣花鞋。”

接着,外婆就问:“火姑娘,来了没有,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没有人偷偷摇竹篮,没有风的情况下,火姑娘竟自己点了一下头使劲向前摇了一下,这表示火姑娘已经来临。

然后,我们就可以向火姑娘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姑娘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十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旧没有生产。我们恰好赶上请火姑娘,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姑娘,我的妹妹最近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火姑娘,而火姑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道是否出于心理原因,次日凌晨,小姨妈竟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姑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