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选择不同,变与不变间,他们都写下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一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年级作文:变与不变,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变与不变作文一:

  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从小发奋练武,并发誓要打败世上所有的高手,于是他从最基础的目标开始训练,而每当他打败了一个人,他便给自己改变目标,定下更高的要求……终有一天,他打败了世间所有高手,然而就当他挫败群雄,屹立于山头俯视天下时,突然觉得他已无法再定更高的目标,大叫“谁与我争峰?”,并无人回答,于是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失去意义,纵身跳下山崖。

  故事是悲哀的,然而就真的无人与之争峰了吗?他从前能够以逐渐升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但当他成功之后觉得无法再继续前进了,那他便错了。其实他可以把自己作为目标,自己同自己较量,继续修炼,每天都将自己提高一个层次,难道不可以吗?其实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目标,人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不同样可以改变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自身价值的方式。

  人生便是处在无数的变与不变中,而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往往给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而对于这些目标,我们或是很难实现,或是实现之后便让自己无所适从,以至迷失了自己,故事中的那个练武之人便是如此。

  当然,人本来就应当有追求,有理想,但我们又如何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一个企业家曾这样说:“一张钞票,崭新时它是那么多钱,它的价值是不随它的外观而改变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常被一些成功与失败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比尔·盖茨在赚得他一生也花不完的钱之后又为何能继续进取奋斗?却又有多少无名的人在一些普通甚至被人嫌弃的职业中默默奉献自己的人生?

  陶渊明不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那么他便可以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王安石能在自己政治地位极高时来发展自己的诗文。你我为何不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处理好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看待呢?

  所以,成功时,我们可以继续前进;失败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我们亦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发现自己永恒不变的价值。

  人生中,变化的是世事无常,不变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进取之心。当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翻滚得晕头转向时,请记住,你是一张外表迷离但价值不变的旧钞票;请记住,你的价值应当明确在自己心里;请记住,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但,你的人生价值在你自己心里是永恒不变的。

  变与不变作文二:

  秋荻瑟瑟,风卷残云。汨罗江边乱草飞,一代军俊才投江底。江水侵没了他的躯体,但无法吞没他的一颗爱国爱民的心。

  黄河水急,沙场雪飞,松树林中夜风寒。一代武将坠夜中。权贵掠夺了他的生命,但无法掠夺他的一颗精忠报国的心。

  屈原,岳飞,他们是古代中华杰出儿女的典型代表。一个在政治上与恶缠斗,最后迫于无奈投身入江,一个在沙场上与敌奋战,最终被诬致死。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但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品质,他们都有一颗永远爱国而不变的心。世易时移,屈原、岳飞的魂魄不知在哪里的地下了,但他们的民族情、中国心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推移和进步而更加璀璨夺目!

  他们的的那颗纯正的赤子之心不仅让自己流芳百世,也使后人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孜孜不倦地奋斗。

  五千年的岁月,五千年的情。虽然,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都城迁了一座又一座,但华夏儿女的那颗赤胆忠心却始终没有改变。

  建国初,百废待兴,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困。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邓稼先等有志之士却毅然抛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不辞辛苦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来。

  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功名还是利禄?两者都不可能是,是那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试想要是他们变了心,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可能原子弹还要等我们去引爆,卫星要等我们去发射,飞天梦要我们去实现,更有可能国土已被别人践踏得不成样了。

  是那无数颗赤诚不变的心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伟大民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未来我们将是主人,祖国的命运将由我们来主宰。虽然现在不是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不是那百废待兴的时期,但那颗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仍然是凝聚人心、富强祖国的必要条件和巨大精神力量。有了它,祖国这棵大树才能永保绿色;失去了它,祖国这棵大树就会枝枯叶落。

  青年学子们,拿出你心中那颗永恒不变的赤心去面向挑战,面向未来,他的存在会使你的生命之光更加耀眼,让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光芒四射!

  变与不变作文三:

  悔”,迷煞千古风花雪月之人,为之尽折腰,众生皆叹:“妙哉,妙哉!”

  此言确为抒真爱性灵之佳句,但我却以为妙不在爱情之执著,而在于“衣变,心不变”。立不变于变之中,这一种圣人的情怀,妙独在此生。

  太阳每日都是新的,可又有谁忘却今日之朝阳恰为昨昔之落日?人们不在乎太阳天天变一圈,因为温暖这一主题亘古不变。

  世界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生活像万花筒一样,每天旋转,五彩缤纷。“与时俱进”的大旗卷遍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可你是否聆听过那一声声微弱的呼唤:“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诚然,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之中,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说话的人们不是流行儿们眼中的遗老,恰恰相反,他们是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敏锐的哲人!

  我们衣着美国米奇休闲服,脚踏德国阿迪达斯,脖上挂着MP3,甚至嘴里吐出的尽是:“oh,我心爱的西班牙女神!”用柏杨的一句经典话便是:“你们懂个屁!”确实,时代在进步,思想在变,世风在变。是谁造出了“人心不古”这个词?他说得太好,道尽这城市灯红酒绿的泡沫下遮住的无知与迷茫。是的,我们无知,我们忘却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灵动之美,我们忘却了《十面埋伏》中激扬的琵琶声中流淌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我们忘却了沙漠中那些壁画曾有过“飞天”的梦!韩流席卷之时,我们只会在宽大的裤脚中晃荡富国的使命,更新着MP3里的歌曲,高谈“与时俱进”!我们变的东西太多,却忽视了中华民族精神源泉这些文化是不可变的,它们过去支撑过古朝的兴盛,今朝它们仍不应变化,因为它们提醒并蕴养了今人!因而立不变于变的人是圣人,他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不跟风,却从未停止向前的使命。

  譬如人性。两次谪贬黄州,流放岭南,一路坎坷,苏轼变了吗?没有。他留下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留下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心灵的写照,我认为此句是可以概括他这风雨一生的征程的,而且恰到好处。世间阴晴在变,能此旷达的心留守心空的人确实是可以称之贤人、圣人了。东坡正在这样拈花一笑,立不变的清洁灵魂于变世之中,诚可敬矣!官场在变,陶渊明的桃花源没有变;朝代再变,李香君染红桃花扇的热血没有变;世风在变,诗人们留守的心中的执著不变,他们是真的“衣带渐宽终不悔。”

  立不变于变之中,这是一种圣人处世的态度,更硬实我们每个现代人所应遵守的准则。

  坚守一个富强的梦,亘古不变。衣变,心不变,变的是形式与生活方式,不变的是我们纯净的心空。

  为此,“衣带渐宽终不悔”又有何叹惜!

  变与不变作文四:

  在面临生死考验时,

  在身处山雨欲来时,

  变与不变,

  人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变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圣人不是凝滞于物的,他看到天下君王皆不愿以仁义治国,他没有争辩,他选择了闭门著书;庄子一路高歌而来,一路高歌而去,他冷眼看着这世界,他宁愿曳尾于涂亦不愿为相,他知道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独守着大智慧,他没有抗挣,他选择了修身养性;陶渊明看着管场黑暗,他无力改变,于是他挂印而去,乐得自在。门前五柳柳絮飞舞,篱边黄菊傲骨犹存,比起官场的勾心斗角,在田野乡村,他很快乐逍遥,他没有愤怒,他选择了归愿田居。

  的确,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在昏君聩臣当道,奸佞小人横行时,与其作无谓的牺牲,不如留着生命,看着他们灭亡。

  不变篇

  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进献谗言,怎么办?屈原挺身而出,上治国九策,然而楚王不理不睬,反将其流放远方。举世混浊为何独清?世人皆醉为何独醒?为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屈原一语道破:“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国灭亡,他选择了不变,他选择了死,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面对多尔滚许下的高官厚禄,金银美女,方孝孺的回答是不,他知道说不意味着死,但他更知道自己是学界领袖,他的一举一动关乎汉学者是否归顺,他选择死,灭十族的死;谭嗣同无力杀贼,但撒下自己的鲜血,他没有偷生,他要为中华儿女作出表率,他的死唤醒了无数人,他死得其所。

  生与死的选择,原来也可以选择死,死得伟大,死得激昂!

  总篇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变与不变间,他们都写下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一笔。

  变与不变作文五:

  前几天到外公家探亲,重新踏过那条已变得破败的路,想起外婆健在的那段时光,怀念起那个已逝去的人。

  沿着小路走,正巧碰到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们,他们有的被家长牵着手走,有的吵着嚷着让爷爷奶奶抱,望着这熙熙攘攘的景象,忽而想起几年前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员。那时候父母工作很忙,很小时就把我送到外婆家里寄养着,我那时刚上二年级,外婆家离学校也很远,于是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外婆接我回家的身影,那时的我恐怕就和面前的小朋友一样,吵着嚷嚷着,讨人喜欢。外婆,您每次都喜欢替我背起书包,牵着我的小手向着傍晚金色的夕阳,走在那条通向家通向美好夜晚的路上。有时候回来的晚了,太阳落山了,路上便飞出一群群精灵般发光的萤火虫,我就会好奇地抓住一两只,神秘地凑到外婆跟前,然后调皮地把虫子甩向外婆的衣服,外婆总会为此笑上好一阵子。一次,我又抓到很多萤火虫,高兴地在小路上狂奔着,跳着,笑着,外婆便急忙跑出来,佯装生气的样子,一把把我拎回家,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不要在路中间玩耍,会被车子蹭倒的,但只言片语怎能缚束住我年幼顽劣的心。后来我长大了,不曾再奔跑于马路上,甚至不曾踏上过那条路。

  逝者如斯,转眼外婆死去近五年了,她下葬时,我哭地很惨,紧紧抱住外婆,想多挽留她一刻,但她就走了,再也不曾回来,走在那条路上的人从此少了外婆一个,但无论经受何等风雨的冲刷和洗礼,那条路依然还在,依然驻藏着我宝贵的回忆。前天,我重新回到这里,继续走着这五年前走过的路,路上的萤火虫不知为何消踪灭迹,手里不知为何总感觉空荡荡的。走到外婆的墓前,摸着被岁月侵蚀过的墓碑,一行热泪奔涌而出,忽而又回忆起几年前我躺在路旁的青石板上数星星的场景,外婆搬着一把小木椅,坐在不远处与几位大娘大婶谈天,那要数人生最惬意的时光了,我下山,坐在那块青石板上,感应着儿时的愉悦,只不过如今少了外婆的陪伴,少了儿时数星星的惬意。

  路依然是那条路,不过此次重新踏上,没有开心,只是徒增了许多伤感和怀念之情。

  路不变,人已走,不变的是天下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变的是岁月的流逝,外婆的逝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