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的优秀作文
盼啊、盼啊……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中秋佳节之夜,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吃着香甜的月饼,赏着明亮的月亮,有一种念头涌上心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中秋佳节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中秋佳节作文1
今年的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我们吃到了奶奶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月饼。
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得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刘伯温便用计三部将有瘟疫的谣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着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在中秋还有一项习俗,就是晚上赏月,所以我也和妹妹在十五的晚上在楼前赏月,这月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清云,如烟似雾,迷蒙在月光下。有人说新月似月牙,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名谋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在这样的情境中,我想起了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在外的人们怎能不思念故乡的亲人呢?
中秋节又被称为中秋或仲秋。不约十五的月亮比起它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送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佳节作文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佳节作文3
原以为中秋节会一个人过,但没想到接到很多以前同事的邀请,真的很开心!理所当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我和几个以前的同事约好了,去另外一个以前同事的家里一起过中秋节,中秋那天我们都没有放假,虽然我们都是勿勿忙忙地赶过去,但是,我们玩得很开心、吃得也很开心。
广东这边都流行,每逢过节都要拜神,但要根据节日来拜神,节日不同所摆的东西也不同。就例我所见过的中秋节,同事家准备了好多东西,也是必备的东西,有十四五种水果,都是非常好吃、又 贵的水果,还要必备有田螺、芋头,月饼也是理所当然要必备的,同事说中秋节吃的东西是最多的,比过年还要多。几个同事们开玩笑的说道,小刘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呵呵——!因为我决定以后在广东 这边生活。
我们有说有笑的在阳台上吃着东西,真的很开心,就连接电话也还不停的吃,吃得好撑、好撑,吃饱了又吃吃酸的东西消化消化。直到肚子已撑的简直要炸了,可嘴巴还想吃。吃饱了就出去走走, 走走回来又是接着吃,直到撑得不行才没吃。
真的好开心,虽然过得很平凡,但很开心,见到她们我就象变了个人一样,变得好开心,什么烦恼都没了,想开玩笑就开玩笑,想怎么开玩笑也没人生气,真的好开心。那样的心情已经好久都没有过了。这个中秋节也许永远都会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中秋佳节作文4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
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佳节作文5
中秋佳节月儿圆,满城浸于桂花香。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途径西园小广场,那里的金桂银桂开得是那么热烈,那么沁人心脾。我突然想像课文《桂花雨》中的小主人公那样尝试着摇桂花,爸爸不仅赞同,而且还提议:“我们可以把摇下来的桂花做成桂花糖,让这份香味保留更长久!”于是,我们合理分工,我负责摇花,爸爸妈妈承担接花的任务,接花的容器是妈妈脱下的外套。我先找到挂满花朵的枝条,然后使劲地摇,摇阿摇,桂花纷纷落下,大多数都听话的落在了外套上,有不听话的落在了地上,更有些调皮的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身上,好似要让我淋个桂花澡。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
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求着妈妈做桂花糖。第一步,筛花。首先,我细心地挑选出树叶和一些明显的杂质,然后我用筛网匀速的上下左右抖动,网兜里的花瓣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忘我的舞蹈着,一根根嫩茎随之抖落下来。等她们跳得累了,一番淋漓尽致的清洗晾晒作为对她们的犒赏。第二步,腌花。我在晾干的花瓣上轻轻洒上些许食盐,十分钟以后再次冲洗晾干。第三步,蒸花,为了去除桂花的青草味,这一次我在桂花里洒上适量白糖放入锅里蒸上五分钟后晾凉。这时的桂花由原先的嫩黄、金黄转变成了棕色,但香味犹存。第四步,拌花,这是最后一步程序,我找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先铺一层桂花再倒入蜂蜜将其淹没,一层花一层蜜直至淹满为止。妈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腌泡,花会带蜜,蜜会带香,到时我们就可以做各式桂花甜品了。”
这时,我忽然想:不知广寒宫的那棵桂树是否也花团锦簇了,不知嫦娥是否也做了桂花糖?我愿这个中秋月圆人团聚,花香飘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