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三十而立&”,其中的&”立&”字,是指成家立业吗?最早的“90后”已经30岁了,子曰“三十而立”,你“立”了吗?
时间就像个心智并不成熟的顽童,到处没头没脑地乱窜,一不小心,就窜到2020了,随之快速跟进的,是曾经的“90后”,他们中最早一批人,也一下子迈入“三十岁的门槛”。“三十岁”应该是个什么状态的年纪?孔子在《论语》的为政篇中,就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的人生规划中,三十岁是而立之年。那么,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对于“而立”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黄先给你说个笑话,说的是从胶有个叫韩简的人,生性粗放,每次面对有文化的人,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所以常常感到羞耻。于是他找了个家教给他讲解《论语》,当老师讲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他想炫耀自己终于听懂了,于是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古人身体这么瘦弱,要到三十岁,才能直立行走啊。”
韩简把“而立”臆想为直立行走,固然是个大笑话,但是,后来有人将孔子的这句理解为“三十岁就该成家产业”,也是失之浮浅。其实,“三十而立”最初的词义非我们今日所想的成家立业,我们都被“而立”骗了!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于言,则谦卑中传递祥和;于行,则举止彬彬有礼!
“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立”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下面一横是指事符号,意为地面。甲骨文“立”字既表示站立,也表示站立的地方,本义就是人站在地上。如《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
对此,现代大家们也多有个人的解读。冯友兰说:“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钱穆说:“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李泽厚则说:“三十岁建立起自我。”愚以为,李老师的解释最为贴切。因而,“三十而立”之“立”,可简言之为“立身”,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立”字的寓意是“一个人”站立地面。30岁前,有人兜底,30岁后,总要学会一个人面对孤单与欢聚,病痛与喜悦,困厄与欢欣。
如今,目之所及,对错难分,都是他人自说自话,只有自己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你只是你,不是别人。步入三十岁的“90后”们,希望都能做个“顶天立地”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