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
是指人们终身或者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
1.专业性(专门概念)
2.复杂性
(1)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
(3)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4)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3.创造性
(1)传授知识的创造性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教育机制的创造性 (4)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造性
4.示范性
(1)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2)学生的模仿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3)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4)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5.长期性
(1)教师职业培养人才的周期长。
(2)
(3)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6.准公共性 7.福利性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发展。
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专门适用性。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职业良心含义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以及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有利于创造自己的道德威信。
(3)有利于给学生道德心灵以美好影响。
(4)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
是指教师为适应教育事业的要求,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磨练、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等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
(1)思想政治修养
1.加强理论修养
2.加强三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修养
3.加强“三观”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加强政治修养
5.加强理想和信念修养
(2)道德修养
1.提高道德认识 2.陶冶道德情操 3.坚定道德信念 4.训练道德行为
(3)知识和技能修养
1.加强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修养。
2.加强道德基本理论,特别是教师职业职业道德理论修养。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修养。
4.加强心理科学理论修养。
5.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
6.加强专业知识修养。
7.加强专业技能修养。
(4)心理素质修养
1.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
2.要培养良好的心境,保持健康的情绪。
3.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4.要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
5.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5)审美素养
1.美能冶情 2.美能启真 3.美能储善 4.美能塑形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
1.认真读书,善于向理论学习。
2.虚心求教“他人”。
3.积极进取。
4.参加实践。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方法
1.内省 理论对照、实践对照、榜样对照
2.慎独 隐与微
教师权利、义务
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道德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人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要求义务人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教师义务: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教师的职业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的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30日内做出处理的制度。
教师专业化
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特征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专业素养
1.专业知识
通识性知识:哲学知识类、自然科学类、技术方法类、人文类、艺术类、综合类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在教学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做是教师将其具有的通识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真正信奉的,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具体的说,这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这四个知识相互结合与交融。
2.专业技能
教学认识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策略的水平。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专业情意
专业信念
专业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对学生负责,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等方面。
专业性向:指教师成功进行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定位
学习者 引导者 合作者 开发者 研究者
教师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以及规划。
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1)预备生涯阶段
这一阶段要包括新任教师及重新任职的教师。新任教师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才会进入下一阶段,而重新任职的教师则可能很快超越此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有活力、富有创意、容易接纳新观念、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等。
(2)专家生涯阶段
此阶段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同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这些教师懂得如何有效的管理班级
(3)退缩生涯阶段
包括三个小阶段:初期的退缩、持续退缩和深度退缩。
(4)更新生涯阶段
接受新观念、进取向上等。
(5)退出生涯阶段
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1)职前预备阶段:师范生时期、实习教师时期
(2)入职探索阶段:入职初期、适应期
(3)职后成长阶段:更新提高期、成熟稳定期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
(2)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下的工作竞争压力大
(3)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
(4)教师自身的原因: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专业态度缺失、不得志滋生情绪、缺乏进取心、缺少创新精神、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1)调整心态
(2)调整目标
(3)提高耐压能力
(4)寄情教学工作
(5)投身教科研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2)有良好的教育认识水平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的爱学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个人层面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并接纳自己、悦纳善待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休闲和放松
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1)学科内容知识
(2)学科教学法知识
(3)一般教学法知识
(4)课程知识
(5)教师自我知识
教师学习共同体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2)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
行动研究的实施
(1)确定问题
(2)制定计划
(3)采取行动
(4)实时观察
(5)反思改进
教学反思(狭义)
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的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识过程,即个人自我经验总结。
教学反思内容:主要以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
(1)对备课的反思
(2)对上课的反思
(3)对布置作业与批改作业的反思
(4)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5)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教学反思策略
(1)写反思日记
(2)课堂教学录像
(3)同事互评、交流
(4)听取学生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