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我们是父母心血的结晶,我们是父母生命的最高形式和最大意义的延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我们以自己嫩黄的啼哭声撞开世界的大门,在那辉煌的瞬间,我们第一眼捕捉到的,也许只是母亲苍白的额头和父亲布满血丝的瞳孔……   张开感觉之网,你会发现,人生之初,我们便沐浴在母爱之中。啼哭,让母亲心焦;微笑,让母亲心醉;跌倒,让母亲心痛;病痛,让母亲担忧;外出,让母亲牵挂……   张开感觉之网,你会发现,母爱无所不在。母爱在絮絮叨叨中,每一声叮咛,每一句嘱咐,每一声夸奖,每一次嗔怪,每一句问候,每一声祝福;母爱在默默无言中,一粒奶糖,一个水果,一杯清茶,一碗热汤,一件毛衣,一双布鞋;母爱在脉脉深情中,一个眼神,一个笑靥,一次舒心,一次皱眉;母爱在下意识的行动中,扯一扯领口,抻一抻衣角,擦一擦汗珠,拍一拍灰尘……   张开感觉之网,你会发现,母爱无时不在。母爱在绵绵的牵挂中,无论春天,无论夏天,无论秋天,无论冬天;母爱在默默的等待中,无论当面教诲,无论电话叮咛,无论近在咫尺,无论远在天涯;母爱在无尽的期盼中,无论幼时,无论少年,无论一事无成,无论飞黄腾达……   母爱是涓涓小溪,每一条波纹都是母亲的情;母爱是滔滔江河,每一朵浪花都是母亲的爱。张开感觉之网,捧一片波纹,掬一朵浪花,母爱就会化作笔底的华章。   教师例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   徐思明   孩提时代躺在妈妈的怀里,常听妈妈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好人的星亮晶晶,坏人的星是看不清……”这也许就是妈妈给我上的人生第一课,使我脑海里有了“好人”、“坏人”的概念。于是,我睁大充满稚气的样子,望着满天星斗,寻找一颗象征妈妈的星——亮亮的,因为我知道妈妈是个好人。   妈妈出生贫苦农家,从没进过学校的们,18岁就把我哥哥接到人间,挑起了做母亲的担子。我排行老二,其实在我之前还有几个哥、姐,都因有病无钱医治而夭折。每当谈及这事,妈妈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我生命旅途的开端是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可等到我懂事之时,已是艳阳高照的赤旗时代。当我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那天,妈妈按照着乡下的习俗,给我炒了碗葱花蛋,动情地说:“孩子吃吧,读书会聪明的……”我天真而好奇地望着妈妈,一边说“吃葱花蛋聪明”,一边吃那寄托着慈母之心的葱花蛋。妈妈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甜。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正读初中。那时,我们这些农家孩子上学都提竹篮子,像赶集似的,竹篮里边放书本等学习用品和一盒中饭。每次带中饭,妈妈总把锅底的米饭盛给我,而把上面掺和玉米饭、麦饭留给自己;有时带粥,也捞稠的给我,而自己喝稀的。即使这样,我这个毛头小孩还觉得肚子饿,故放晚学一回家,不是揭锅盖、就是开碗柜,找东西吃。这时,妈妈总留点粥或咸菜,让我填肚子。但是谁知道,妈妈她自己也在忍饥挨饿呢。一点稀粥、几根咸菜,用现在孩子的眼光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那个年代,我却深深地体会妈妈的深情、妈妈的慈爱……   当我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父亲却犯了愁,报名注册的钱呢?母亲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拄着拐杖,把家里的两只鸡抱到镇上卖掉。可是钱还不够,我便拿着卖鸡的钱到生产队买甜瓜,再挑了这甜瓜到离家十多里远的农场去卖。这样来回几次,才凑满了开学钱,读了高中。   在县城读书,我住不起学校,就借住在一个远房的亲戚家。这远房亲戚是孤老汉,生活十分清苦。我从家里带粮食、柴禾,自己煮吃。白菜﹑萝卜,生活自是清苦。但艰难的生活却锻炼了我,使我养成了从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几十年来,一以贯之。.晚上,一盏小煤油灯陪伴着我,我便在煤油灯下看书做作业。在家里跟父亲一起睡,可到县城以后得另外铺床,缺少被子,母亲就把最厚的一条被子给了我。就这样,我一条被子度过三个冬季,没有垫的褥子,虽寒冷一些,但我始终感到妈妈的温暖,从而促使我去发奋学习……   高考一完,我回家务农了。知道考上北京大学的消息这一天,我正和社员们一起在玉米地里种红薯。乡亲们向我祝贺,父母亲也特高兴。母亲用她纺纱得的钱给我买了毛线,打了件毛衣。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毛线衣。我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妈妈早年患有风湿病,因无钱医治拖了个终生残疾,所以四十岁以后走路要拄拐杖。不管冬寒夏热,不管刮风下雨,到生产队里去纺纱挣工分,妈妈从不缺工。现在为了送我上大学,把挣的钱买毛线,打衣服,这毛线的经经纬纬里浸透了妈妈的汗水、心血……   今天的我早已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自然不会像当年那样在太空中寻找象征妈妈的那颗亮星,这不仅是因为妈妈已离我而去,成了昨夜的星辰,且因为我知道象征母亲的这颗星只能在儿子——我的心头永远闪耀,因为“世上只有妈妈好”!   (摘自《邵伯湖》)   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触表现了母亲那博大无私的爱以及自己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真切感人,母亲“潸然泪下”、甜美微笑、留下的“粥或咸菜”,以及缝厚被子、打毛线衣,都注入了深深的感情,一个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在记叙描写中,适时地穿插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发自内心的文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更使文章的主体得到了升华。   学生作文   母爱是天堂   江苏油田一中高三(2)班佘加美   “梦里听到你的低诉,请为我遮风霜雨露;梦里听到你的呼唤,请为我筑爱的宫墙……   踏上远途的汽车,缓缓地开动,终于关上了那陈旧的门。我坐在靠窗的位子向外张望。”   脑海里,那首旋律优美的影视歌曲怎么也挥之不去。向窗外望去,只见车玻璃上满是灰尘,被雨水冲出一道道的痕迹。窗外那熟悉的身影被拉得小小的、小小的,直到车子拐了弯,不见了……   一路上,车厢里静极了,只有发动机在“忘情”地唱着,然而声音是单调、嘶哑的。路边的树飞快的从车边一擦而过,忽然,有一个棵看来瘦弱的树下却长出了小小的根芽,竟也顶着几片新叶,正吸引着我的眼球。但这一幕也很快地从视野中消失了。可是,在我心头的另一幕却被定格,那个瘦小而模糊的身影变得高大起来,且特别清晰:她,是我的母亲。   “……一句一句,一声一声,诉说着地久和天长;一丝一丝,一缕一缕,诉说着地老和天荒……”   来到这个陌生的学习环境,真让我晕头转向。真的,因为是我一个人在这儿生活,因为没有母亲在我的身旁,一切显得手足无措。第一个夜晚,没有人给我掖被子,也没有人给我讲故事,更没有人亲吻我的额头微笑着说声“晚安”!这一个夜晚,我失眠了……   “天苍苍,地茫茫,你是我永恒的阳光……”   由于我生性好动,爱耍嘴皮子,因而“得罪”了不少人。一开始,我毫无察觉事情有什么不对,直到后来,我周围的人们远离我,把我从那个圈里划了出去。开始,我不屑,很自负的我,依旧我行我素,可是后来,我承受不住了,似乎感到一切都在应验着“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这句古话。一向自负的我竟变得自暴自弃了,提不起丝毫的学习兴趣。我要回去,我要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因为只有她可以帮我抵挡这一切一切的不如意。   母亲终于来了,看到我后,她很高兴,但作为女儿的我,分明感觉到了母亲的眼神里写着的失望。母亲把做好的饭菜拿出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她忽然对我,又好象对自己说:“跌倒了,站起来,除了自己,没有人会代替你的,不然,永远就趴在那儿……”饭突然卡住了喉咙,让我接不上气来。饭后,我去送她,在母亲上车的那一刹那,我跑上前去,动情地说:“妈,请放心,女儿不会趴下!”她微笑着:“好,要多注意身体。”我——无言,一片阳光洒在我的身上。   “……山无棱,天地合,你是我永恒的天堂……”   终于盼到了假期,还没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飘香。母亲为我准备了一桌我最爱吃的饭菜,我给母亲带来了一张“三好生”的奖状。饭桌上,我们高声谈笑,是的,我在母亲面前永远是毫无顾忌的,她是我最好的倾诉者,我愿把自己的每一份成功的喜悦与母亲分享。   “……梦里听到你的低诉,请为我遮风霜雨露;梦里听到你的呼唤,请为我筑爱的宫墙。……,噢,天苍苍,地茫茫,你是我永恒的阳光;山无棱,天地合,你是我永恒的天堂……”啊,母爱——我永恒的天堂!   点评   “母爱”是个古老而年轻的永恒话题。小作者以一首影视歌曲的歌词,有机而又有序地串联起几个生活画面:车站别母,校园思母,对母表态,向母报喜,充满情趣地勾勒出了一个善于教女的慈母形象,表达了真诚而无私的母爱。指导老师徐思明   (此文发表于2002年10月7日《扬州晚报》)   课外范文   母亲的姓名   王建国   时常给家里写信,总是习惯在信封上收件人的位置写上父亲的姓名,以至天长日久,把母亲的姓名给淡漠了。前一段时间,父亲出远门,当我写完家信在信封上有些陌生地写上母亲的姓名时,忽然,我的心一阵颤动。呀!母亲的名字好美好美。听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位青年男子看见漂亮的年轻女子时,瞳孔会放大,此时信封上母亲的姓名对于我来说,就似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轻盈地向我走来。   记忆,从心的深处层层浮起,我有些潮湿的目光,离开了这张书写过无数回父亲姓名的信封。母亲年轻过,也美丽过。   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轻轻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地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遍又一遍地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踮起脚跟,望眼欲穿地祈盼我回家。   母亲动人的姓名上,积满了子女甚至父亲的泪水。无论是怨还是悔,无论是喜还是乐,那酸甜苦辣的泪花,都别无选择地落在母亲博大宽容的姓名上。如果,泪水是苦的,它就会浸疼母亲的心;如果,泪水是甜的,它就能滋润母亲的心。   母亲勤劳的姓名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的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声震荡夜空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也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长悠长。她从不去丈量线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地披着月色编织。   母亲美丽的姓名,就像那把曾梳理她少女梦、洞房情的梳子。自从我们稚嫩的背影牵动母亲的视线开始,梳子就被束之高阁了。那寄托着外祖父母良苦用心的姓名被大家淡忘了,母亲只顾百般柔情地梳理儿女黑油油的发丝。   甚至,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岁月的艰辛,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举起与落下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   我把湿漉漉的视线从冥想中缓缓收回,捏紧笔管,打定主意,以后每封信的信封上,我都要写上母亲的姓名,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拂去母亲姓名上的尘埃;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唤回母亲埋藏于心底的青春。   点评   作者由对母亲的姓名“陌生”这一次小小的心灵的颤动切入,把握住这一独特的感受,然后展开联想与想象,从多方面来强化这种感受,表达出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   结束语   许多同学常常为写什么、怎么写绞尽脑汁,或者为选择句式而苦思冥想,读了这几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最平常的事,最平常的话,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来也能打动人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母爱就在身边,我们无须刻意寻求;母爱是真情的流露,我们无须刻意表现。   有的同学说,我的母亲嘛,太普通太普通了,哪有什么东西可写!说这些话的同学,并非没有得到母爱,而是“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其实,母爱不在有声的喧嚣中,不在刻意的追求中,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中。一举手、一投足、一皱眉﹑一笑颜,都是母爱的自然流露。当你用心关注母亲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母亲同样伟大,自己同样沐浴在母爱之中。当你的心灵因母亲的一言一行受到震颤的时候,千万别失之交臂了,因为这就是母爱。这时,你就要张开感觉之网,捕捉同类生活的切片,也许母亲的形象就能呼之欲出了,你就有了不得不写的强烈冲动,你就能成就感人的篇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