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我前几年和同学看的电影,还记得当时的我,对这个电影很有感触,看完也忍不住落泪了,真的很心疼那些穷的病人,因为没钱买药,所以才要主人公去帮买印度仿制药,虽然是仿制药,却是救人无数,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病人。而男主人公一开始是为了赚钱而买药,但到了后来,他不再是心念赚钱,而是为了救人去买药,救了很多穷病人,以至于,当他被抓时,所有向他买药的病人都来恭送他,送别他,这个场面我从没见过,犯了法的犯人还这么受人们的尊重,这也深深触动了我,也就是因为他救了人们,人们才会如此,虽败犹荣,但反过来想想,却又为病人可悲,因为病人没钱,买不起天价正版药,所以才要主人公去买平价特效药。
这个电影是依据真实故事而拍摄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没有什么高贵的装饰,整个电影全程围绕一个真实的故事展开,更能直接触动观众的心灵,引起观众共鸣,让人忍不住心疼和落泪,演员们也用最真诚的演技去反映了故事,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那么的真实。
在这个电影里,主人公犯法确实是错,开始因为人的野心和欲望,不然,他大可以赚够钱就一走了之,逍遥法外,但是后来为了救人,明知道错也继续干,继续犯法下去,而病人寄托主人公,明知道犯法,可是为了活下去,也希望主人公能帮他们买平价药回来,想活着这有错吗?穷有错吗?好像是没错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大家自己都不能自保,生活的压力沉重地扼住他们的喉咙,他们还会顾及得上法律吗?他们只想活着,只想一家人好好的。警察依据法律抓人会是错吗?不会,他们只是根据法律办事,根据规矩抓人,所以,错,到底在哪里?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深思,什么才是救世主?主人公这样的算吗?大家对救世主的定义来自什么方面?我觉得这个答案无解,就像电影的主人公,确实是救了大家,救了很多个水深火热的家庭,这么一想,好像他就是大家的救世主,但是,他一开始只是因为对金钱的渴望,还有因为自己也有个患了同样病的爸爸,说到底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买药,这么一想,他好像又不值得这个称号。
而我觉得的救世主,是能体会到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的责任,做好自己本分,在世界至暗时刻,有人选择逆着洋流,去尝试努力打破黑暗的幕布,让阳光重新撒下来,他不一定要是一个人去搞,可以是能够号召起群主重新唤起希望去抗争的,就比如丘吉尔就相当于英国的救世主,号召起人民一致抗德,回到影片,大家可以号召一起上诉政府,希望能对正版药降价,希望医疗能体贴服务人民。
亲爱的丫头:
我也喜欢这部电影,前后看了三次,你给我的共鸣和启发于我而言记忆犹新。每每更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他如何在与病友的相处中逐渐善良。除了这个视角,你也给了我们一个客观的思考维度,即既然法律是为着保护人民的利益,那为什么在这个案例中,触犯了法律却让人动容?这就涉及情理与事理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我们看到法治的暂时的不圆满之处, 同时,作为先行者的主人公必须承担一定的“牺牲”,这也是令人感动与扼腕的地方,但确实也有其道理。不管怎样,通过如此深度的历练,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在前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