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孩子的课后作业大约会碰到这类问题。
请给这篇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或者是,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三年级已经学了很多篇课文,也读了不少好文章了。那么,在看过的那些文章中,有没有提醒孩子留意过文章的题目呢?
分析文章题目不是小事情,它不光是阅读理解题目爱考的小题型,更考察了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意外不意外!所以,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藏在题目里的秘密。
题目的词性
题目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动宾/主谓结构的句子。如果是名词,很可能这个名词是整篇文章反复出现的一个事物。比如《落花生》,从头到尾都在讲花生。当然,如果整篇文章,题目中的名词只出现了一次,那就更加重要了,这就是文章的导火索,一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名词引发展开。比如《礼物》。
题目除了可以是名词,还可以是短语或句子。这类题目很常见,由于句子形式的题目表达的信息更为丰富,所以这类题目非常受欢迎。比如《赶月亮》、《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类题目有什么好处?就是事件概括。在阅读理解中,如果看到的短文题目是动宾结构短句形式,它的作用一般就是概括全文。就像看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不用问整篇文章讲的肯定就是“怎么拔树”!
总结:阅读理解中名词词性的题目,作用是线索;短语类题目作用是概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