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朋友,向爸爸妈妈说起自己喜欢玩的一件事,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描述得清楚明白而且活灵活现。但是,如果让他把这件事写成一篇作文,立马就焉了。尽管最后在家长的不断催促下,勉强完成了,可语言重复,词不连句,而且三言两语就完了。读起来干巴巴的,就像风干了的茄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是小朋友没有理解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不知道“我笔写我心”的道理。把作文看得太严肃,太“高大上。”

生命力最强的文学作品,语言都是极朴素,都是平白如话的。甚至有些段落完全是生活的翻版。小朋友们大都不明白这一点。在他们的脑海中,写作文就是要用好词好句,表现主题要高大上。所以选材死板,“中规中矩”,没有一点活力。比如写助人为乐,只能写一个同学病了另一个同学去帮助补课,或者放学时下雨了,一个同学没拿伞,另一个同学把自己的给了他。又如表现某个同学学习认真,只会写她早晨起得多早,晚上睡得多迟,听课时坐得多端。而对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事视而不见。如,某个同学发高烧昏迷不醒,晚上,他妈妈服伺他吃过药,让他早早睡了。半夜却发现他的卧室传出灯光,轻轻走过去一看,才发现他高烧退了后,竟偷偷爬起来做家庭作业。本来小朋友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记述下来,就是相当不错的素材,小朋友却浑然不觉。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指导孩子写发生在身边的最细小的事。如,一向健谈、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的爸爸,今天突然不说话了,表情也凝重了。连妈妈端出来他最喜欢吃的粉蒸排骨,他也表示:“没胃口”。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奶奶病了。爸爸的变化可以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作文主题呢?――孝顺。这些小细节比小朋友们写的爸爸给奶奶端洗脚水,给奶奶喂药要鲜活真实得多。

小朋友作文写不长的第二个原因是,不懂得细节描写。比如“听见教室里很吵,老师非常生气。”原本可以这样写:

上课铃响了,可教室里还是热闹非凡。

“张红――,把书给我扔过来!”

“这道题怎么做?”

“今天放学,我们去滑冰好吗?”

“哈哈!”

“你唱得不错!”

…………

教室里嘈杂的声音淹没了上课铃声。

“吵什么?没听见上课铃响了吗?!”突然一声暴喝,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只见张老师脸色铁青,冷峻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吵得最厉害的几个同学,然后盯着班长,一字一顿地说:“张飞,下课后,把刚才乱喊乱叫同学的名单,一个不落的送到我的办公室来!!”

家长朋友,如果对您有启发请关注。我会把自己教学作文30年的体会录取分享给大家。

孩子作文写不长,还有个原因是孩子不会观察,表现人物时,没有运用常见的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没有用语言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而是只对事件做简单概括;甚至有些小朋友完全撇开生活,在脑海里“闭门造车”。

返回
顶部